官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试玩- APP下载目:2位青A7位青B

2025-08-13

  PG电子,PG电子官方网站,PG电子试玩,PG电子APP下载近日,2025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 类、B 类)资助结果正式公布。今天我们来看看

  杨学勇,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蔬菜器官发育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对葫芦科作物的株型和果型的遗传机理和分子机制进行解析,探索并实践构建适合轻简化栽培的高产优质黄瓜新种质的合成生物学方案。以通讯/第一在植物领域权威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B类资助。

  张春芝,中国农科院基金组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获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北农人才奖”优秀青年人才奖。

  200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获得生态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出站后以独立PI身份留所工作。共发表研究论文21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0,被引1500次,其中以通讯或第一(含并列)在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1篇,主持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等项目6项,授权专利8项。

  葛晓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 棉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团队骨干成员。 2023年入选中国农科院“优秀青年人才”。

  聚焦棉花高效转化体系优化和株型抗病性的协同改良,建立了无基因型依赖的棉花高效转化体系,挖掘了调控株型和抗病性的多效性基因,为实现棉花多性状协同改良提供了优异种质和技术支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各1项,获批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张金喆,1989年生,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副研究员。2011年7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学士学位,2017年7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蔬菜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长期致力于番茄风味物质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发现了“糖刹车”基因CDPK27等多个控制风味物质积累的关键基因,完善了风味调控的分子网络,为番茄风味改良提供了重要靶标和理论指导。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植物新品种权2项;2020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2023年入选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中蔬英才所级青年英才”。共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2篇)、the Plant Cell、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

  陈静,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本硕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 2022年12月经“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职到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致力于植物抗病毒免疫领域科学研究。

  曾以第一作者在Nature《自然》正刊发表论文,并以独立通讯作者在病原学顶刊PLoS Pathogen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2024)。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25)。2023年度入选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Nature,PLoS Pathogens,Virology journal等国际知名期刊论文。

  长期致力于植物代谢研究,在辅酶Q合成途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近几年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Science Advances,Metabolic Engineering,Plant Communications,aBIOTECH 等发表论文7篇。同时,获得2项辅酶Q相关的国家专利授权,并提交了一项辅酶Q10合成元件的PCT国际专利申请。

  刘永鑫,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之后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博士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商连光,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社部首批“博新计划”,并获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担任《Rice》、《New Crops》等期刊编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等多个项目资助。担任Molecular Plant等多个高水平SCI期刊审稿人。201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刘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农业农村部南方豆类蔬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中国园艺学会豆类蔬菜分会副秘书长等。

  200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获得蔬菜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菜用豌豆、菜用大豆等豆类蔬菜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优异基因挖掘与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蔬菜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课题、浙江省重点研发课题等十余项。

  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lant、Horticultural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第一完成人育成菜用豌豆新品种2个,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PG电子官方网站- PG电子试玩- PG电子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